霍去病曾打下4座城,取了4个名字沿用至今未改名,是哪4座城市?_匈奴_卫青_敦煌
俗话说,英雄少年多,古往今来中国的少年英才可谓数不胜数。其中包括十岁时便杀蛇立业,随后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的孙叔敖;亦有十二岁出使赵国,为秦国获得十余座城池而被任命为相的神童甘罗;还有年少就驰骋沙场的孙策,以及十四岁便参与抗清的夏完淳等人。然而,今天我们要聚焦于霍去病,这位在十八岁时便抗击匈奴并获得封侯之位的传奇英雄。 霍去病的出生 霍去病生于西汉建元元年,令他享有显赫背景的舅舅是大将军卫青,姨母则是赫赫有名的卫子夫。然而,霍去病的出身并不如他人想象的那般光辉灿烂,实际上他是平阳侯女奴卫少儿与霍仲孺的私生子。霍仲孺原本是平阳县的小官,前往长安仅为与平阳公主述职,办完事务后理应返回平阳,没想到此时卫少儿已怀有身孕。因此,霍去病便以奴隶的身份留在了平阳公主府。在此后的数年间,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意外进宫并得宠,后在元朔元年被封为皇后,霍去病因此也得以进入皇宫。 展开剩余78%随着卫子夫成为皇后的地位逐渐攀升,卫家的权势也水涨船高。霍去病的舅舅卫青被任命为大将军,这为霍去病的成长创造了优越的环境。霍去病自小热爱射猎,得益于皇帝和卫青的悉心教导,他的武功和军法素养非常出色。传闻说,汉武帝还亲自授予霍去病《孙子兵法》的战术奥秘,使其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将领。 辉煌战功 某次,皇帝想让霍去病随卫青出征,原本是希望让他继续锻炼,但结果意外地使他在战场上崭露头角,成就了一番赫赫威名。在第一次出征时,霍去病仅率领八百人深入敌境,出乎意料的是,他成功斩杀了两千多匈奴敌军,并且还击杀了敌方的一个重要首领。这年他十八岁,汉武帝便给予他冠军侯的封号。此后,霍去病的战绩不断攀升,十九岁便被任命为主帅,以一万骑兵歼灭敌方三万精兵;二十一岁时与卫青一同率领五万军队,从漠北一路打到贝加尔湖,声势浩大,被称为“封狼居胥”。 最终,霍去病凭借个人之力收复了河西地区,立下赫赫战功。“河西四郡”就是在他征战成功后,以此命名的四座城池,而这几个名字在今天依然熟悉悅耳。元狩六年,汉武帝再次筹备消灭单于的主力,然而霍去病因病去世,年仅二十四岁,这也使得汉武帝被迫停止了对匈奴的战役。 酒泉:第一座城市 关于酒泉这个名字的由来,有不同的说法。第一种说法是霍去病在到达这个地方时,发现地下涌出的泉水流淌而出,泉水的清澈和芬芳如同美酒,于是他将此地命名为酒泉。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,霍去病在此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,想要犒劳士兵,便取出了皇帝所赐的美酒来与大家分享。然而,因为美酒只够一坛,霍去病豪迈地将它倒入河中,与士兵们一同饮用河水,以示对皇帝恩赐的感激。因此,这里便被称为酒泉。 武威:第二座城市 武威这个地名的由来直白而简洁,正如其名称一般,霍去病为了昭示大汉的强大,便将此地直接命名为武威,象征着汉朝军队的雄威与强盛。 张掖:第三座城市 汉书中提到:“张国臂掖,以通西域,隔绝匈奴、南羌,断匈奴右臂”。这句话阐述了河西的地理位置对于大汉的重要性,就如同匈奴的右臂被牢牢锁定在汉朝的咽喉,成为汉朝的重大威胁。然而,在霍去病攻占此地之后,成功隔断了匈奴与南羌的联系,使匈奴人被孤立。《大明一统志》中对此有着清晰的记载:“断匈奴之臂,张中国之掖”,这正是张掖市名字的由来。 敦煌:第四座城市 敦煌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,霍去病为这一地区赋予了“庞大繁华”的美好寓意。收复敦煌后,霍去病意识到这里物产丰富,文化灿烂,于是将其命名为敦煌,寄托了伟大和辉煌的愿望。正因为敦煌的繁荣,如今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一丝绚丽的敦煌文化。 霍去病宛如西汉历史上流星般的存在,虽光辉璀璨却又短暂。他在最年轻的岁月里为汉朝的历史撰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尽管霍去病的一生短暂,但却创造了众多传奇故事,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如今日依然繁荣的四座城市。即使在今日,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四座城市保留着霍去病当初所命名的名字,成为华夏大地上永恒的一部分。霍去病在西汉时期的辉煌成就,将大汉的军旗在河西四郡高高扬起,其所收复的河西在历史的洪流中,带着他的印记永久流传。 发布于:天津市 |